讀書隨筆發(fā)表時間:2018-06-15 11:40作者:張堅 什么是哲學? 哲學有什么用? 對于第一問題,不作太深的討論。我們知道一些淺顯的,比如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用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一門學科,不管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還是形而上學,都是對世界未知或已知事物的一種解釋。 那么對于第二個提問,我們從上面就稍好回答了。或許很多人都會說無 用。真的無用嗎,只是我們在用它的時候,悄無聲息,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而已。這話怎么理解,我們也從淺顯的事物開始講,比如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十幾年的學習,我們學習得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學的是知識。那么,知識在我們腦海中。 又是什么? 它是怎么存在的? 這兩個問題,覺得應該從在生物學中解釋,當我們接觸新事物(學習的過程)時,腦神經元相互構建連接組成,形成神經元之間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說的記忙。當我們不經常用時,神經元之間連接則斷裂或者消弱,記憶減退。如此一來,當我們調動所學的知識時,最終則是是神經元集體活動的結果,它是由一系列神經元組成。在哲學上,這種行為活動叫作意識。而意識具有主觀能動作用,它能使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或者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所以,對于第二個提問,就好作解釋了。學習哲學,最成在腦海中可以形成一種意識,即哲學的作用,則是提供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解題技巧,它能使我們本能地、理性地、客觀地辨別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反思自己,認識世界。以前看過一些關于宗教的書,介紹了信仰、真理、原罪、本罪等?;蛟S有人說,這些都是迷信思想,不值得信。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書中,反省自己。或者說,宗教中,有些理念是超乎道德范疇,很有借鑒意義。比如欲望,或許是人類進步的源泉。而這里的欲望,并非單純的欲望,純粹的欲望。 哲學晦澀深奧難懂,為什么還要去學,去讀呢?因為,它有無窮的魅力,值得去推敲思考,反思,它會讓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與無知,從而從內心引發(fā)一種謙遜虔誠的求學態(tài)度。而且,很多問題的思考,與我們身邊息息相關,也很有趣。在看書這一方面,個人覺得,我們不應該要求讀它需要得到什么,或者能夠感悟什么,尤其是哲學書類。比如黑格爾的《小邏輯》,幾年前,我在書店看到它的時候,發(fā)現它是如此的迷人。離開書店后,第一件事情,則是下載TXT格式。然而,讀了幾天,沒讀完又棄了。過了很久,再次打開,讀了之后,再棄。每次都是從頭開始,從頭理解。因為,讀書更追求的是一種自我內心修養(yǎng)的過程,又不是去與人爭執(zhí)。而爭執(zhí)的過程,往往有斷章取義之嫌。 哲學這東西,看起來很玄,其實很實用。比如中醫(yī),其基礎理論則是元氣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為哲學思想。所以說,困擾中醫(yī)的,不是中醫(yī)本身,而是哲學。 在此,趁我院讀書日倡議活動,特別推薦余秋雨大師的一系列書《文化苦旅》、《行者無疆》、《千年一嘆》、《山居筆記》、《借我一生》等,是對我影響最深遠的一位大師。 第一、在文筆上,一直秉承著樸素、真誠、自然的風貌,不追求詞藻的華麗。誠者,思無邪也。 第二、則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余秋雨大師從對中原文化的追溯,到世界文化反思,皆一步一個腳印,親身歷往,即使在動蕩的中東,仍然不懼恐懼,勇往直前,寫下一篇又一篇對歷史人文的贊嘆與猜想。 第三,則是對歷史的理性判斷與人文的感性認識。這些,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